锅炉技术
锅炉尾部烟道再燃烧的危害、现象、处理和防范措施

时间: 2024-07-07 12:27:32 |   作者: 锅炉技术


 
产品详情

  锅炉尾部受热面通常布置有省煤器、空气预热器。省煤器使用 的一般都是20号钢,使用极限温度为480℃。空气预热器一般是A3F钢,极限温度为450℃,大型空气预热器采用回转式的,在正常运行中,各部受热面的温度都在允许值内。但在烟道再燃烧时,由于烟温急剧上升,管壁温度超过极限值,会使尾部受热面损坏,省煤器爆管,回转式空气预热器变形、卡涩,机械部分损坏,波形板烧毁。因省煤器一般都采用非沸腾式的,管径都比较小,如果尾部再燃烧,将使省煤器工质汽化流动阻力增加,进水困难,导致缺水。对于自然循环锅炉,省煤器的沸腾度过高,会使汽包、下降管入口处供水欠焓大幅度的降低,使下降管带汽,造成水循环故障。尾部烟道内如积有可燃物,当温度和浓度达到一定值时会发生爆炸,会造成尾部受热面和炉墙严重损坏。

  1).正常运行中尾部烟道出口烟气温度不大于430℃,当尾部烟道出口烟气温度超过430℃、尾部烟道出口烟气温度超过入口烟气温度、尾部烟道出口烟气温度不正常升高时应确认是否已发生尾部再燃烧。

  5).若空气预热器处发生二次燃烧,空气预热器电流晃动大,外壳有热辐射感,燃烧严重时空气预热器跳闸。

  2.确认尾部烟道发生再燃烧,立马停止锅炉运行,停止对应侧送、引风机、一次风机运行。

  4.关闭对应侧的送风机、一次风机出口挡板、冷风挡板,关闭引风机出入口挡板。

  1.发现预热器再燃烧,立马停止锅炉运行,停止对应侧送、引风机、一次风机运行。

  3.关闭对应侧的送风机、一次风机出口挡板、冷风挡板,关闭引风机出入口挡板。

  7.打开一次风机和送风机出口放水门,开启预热器清洗水手动门、消防水电动门。

  8.若锅炉在停止中发生预热器着火时,应将预热器驱动装置投入,再进行灭火。

  10.检查预热器灰罐是不是正常,检查将水放净,并且检查送风机和一次风机内是否存水存灰,是否能启动。

  11.对预热器进行充分干燥处理;启动送风机对预热器通风干燥,如果锅炉已停止也可启动引风机干燥预热器,但应注意引风机风量不要太大,防止烟气带灰造成预热器污染,只有在预热器充分干燥后方可投入正常运行。

  1.加强尾部烟道出口烟气温度的监视,正常运行中尾部烟道出口烟气温度不大于430℃,当尾部烟道出口烟气温度超过430℃、尾部烟道出口烟气温度超过入口烟气温度、尾部烟道出口烟气温度不正常升高时应立即查找原因,判断为着火时按再燃烧处理。

  2.加强油枪燃烧的检查,当油枪雾化、燃烧不好,冒黑烟时立马停止油枪运行。

  5.空气预热器采用辅助蒸汽,应保证辅助蒸汽压力不低于0.5Mpa,以保证吹灰效果。

  6.保证吹灰的疏水效果,防止吹灰疏水不净,吹灰器带水;在疏水温度大于300℃,方可投入吹灰。

  1.加强预热器出口烟风温度的监视,正常运行中预热器出口烟温不大于150℃、预热器出口二次风温不大于350℃、一次风温不大于330℃,当预热器出口烟风温度超过上述值或烟风温度不正常升高时应立即查找原因,判断为着火时按再燃烧处理。

  2.投入预热器红外线热点探测装置,保证装置的投入率,定期校验装置报警值,保证其工作的可靠性。

  3.加强油枪燃烧的检查,当油枪雾化、燃烧不好,冒黑烟时立马停止油枪运行。

  (2)在F制粉系统投运前,确认已将F磨煤机出口分离器挡板调整至7~10格。

  (5)磨煤机启动后,应在现场喷口处观察煤粉着火情况,着火点太远应及时作出调整一次风速与二次风门开度,尽量延长煤粉燃烧时间,保持着火正常,降低飞灰含碳量。

  (6)F制粉系统启动后,联系化验班对F磨煤机煤粉细度进行采样分析,煤粉细度R75应小于25%,否则应调整F磨煤机出口分离器挡板。

  (7)加强炉内燃烧状况监视,根据图像火检判断燃烧情况,并应实地观察炉膛燃烧情况,发现炉内燃烧恶劣,炉膛负压波动大,应采取提高点火器功率,调整风量及一次风速、煤粉浓度,炉膛总风量等措施,若燃烧仍不好,应立马停止磨煤机运行,停止点火器运行,进行炉膛吹扫,查明原因后,重新启动。

  (8)加强对F制粉系统的监视,当出现单角断弧,应及时通知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处理。

  8.在采取燃油点火及等离子点火初期,特别是在煤油混燃阶段应保证预热器连续吹灰,为保证吹灰的疏水效果,防止吹灰疏水不净,吹灰器带水;在疏水温度大于300℃,方可投入吹灰。

  9.预热器采用辅助蒸汽,应保证辅助蒸汽压力不低于0.8Mpa,以保证吹灰效果。

  10.按时进行检查预热器导向油箱油位,当油箱油位不正常的下降时,应分析下降原因,防止油箱漏油至预热器内部传热元件引起着火。


Copyright © 2028 网络服务商 爱游戏平台app下载安卓_爱游戏正版下载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网站地图

鄂ICP备2022004032号-2